老年性痴呆症文摘
广告:
老年性痴呆症,现代医学虽有老年性痴呆、早老性痴呆、脑血管痴呆之分,但就中医辨证分为虚实两方面。虚主要是肾虚和气血亏虚,实主要是瘀血、痰火。因此治疗中必须根据虚实的孰轻孰重而分别施治。
2.1补肾填精法
《内经》说:“脑为髓之海”。肾主骨,生髓,通于脑。临床上肾虚患者常有脑功能减退,对脑发育不全的患儿,采用补肾法可促使大脑发育,实验证实,补肾中药是通过调节“脑—垂体轴”而发挥作用,说明补肾可以健脑。因此运用补肾填精法可使老年人脑功能减退得到改善。治疗本病常用龟龄集、六味地黄丸、右归丸等,药用熟地、萸肉、怀山药、龟版、鳖甲、何首乌、枸杞子、当归、仙茅、补骨脂等。经验方桑女三甲汤(桑寄生、女贞子各20g,白芍、天冬、熟地各15g,龙骨、牡蛎、龟板各30g)以及养阴益肾汤(枸杞子、制首乌、玉竹、女贞子、麦冬、灵芝、石菖蒲、赤芍、郁金各10g,川芎12g,丹参30g,菊花6g)对脑血管性痴呆早期有效,可以选用。
2.2活血通窍法
《医林改错》说:“夫人身之血气也,精神之所依附者”,“故血乱而神即失常出”。由于气血乖违,凝滞脑气,瘀滞清窍,故见躁扰不安,恼怒多言,或呆滞少语,妄思离奇,面色晦暗,胸脘苦闷,头晕心悸,舌质紫暗或有瘀班,脉沉涩等,即王清任所谓“乃气血凝滞脑气,与脏腑气不接,如同作梦一样。”习用癫狂梦醒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,药用柴胡、香附、红花、桃仁、赤芍、川芎、郁金、半夏、陈皮、丹参;若神志淡漠加入菖蒲、远志,或麝香0.1g吞服,以加强通窍活血之力;若久瘀化热,躁扰不宁加山栀、生军以清瘀热。此类病人忌补,补则壅,应疏通脉道,推陈致新,常于方中加水蛭一味,以其味咸,入肝经血分,其性与瘀血相感,破瘀而不伤气血,常用量为1.5~3g加入同煎或研粉吞,并辅以通天草,轻清上逸,引药入于脑,颇有所获。实验证实活血化瘀能提高神经元的代谢机能,减少星状细胞水肿,增加脑血流量,对改善脑功能十分有益。
2.3益气养血法
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,故有“神为血气之性”之说,气血充盈,才能神志清晰,精神充沛。《灵枢》说:“血脉和利,精神乃居。”指出了血气与神志密切相关,老年人由于气血两虚,脑失所养而出现健忘,智力减退,甚则痴呆。即沈金鳌所谓“心血不足,神不守舍”,临床表现为终日沉默,不饮不食,说前忘后,生活不能自理,面色苍白,气短乏力,小溲自遗,舌淡脉细。可用益气聪明汤加减,药用黄芪、党参、升麻、葛根、蔓荆子、赤芍、川芎、当归;夜寐不安加炒枣仁、远志、夜交藤;小溲失禁加金樱子、补骨脂、芡实。在临床上本法治疗轻度患者疗效较好,但疗程较长,根据“脑髓纯者灵,杂者钝”的观点,在方中加入丹参、水蛭等活血化瘀药,使疗效有了较明显的提高。
2.4清热涤痰法
陈士铎说:“呆病其始也,起于肝气之郁……而痰不能消,于是痰积于胸中,盘踞于心外,使神不清而成呆病矣。”老年人情怀不遂,生湿化痰,痰浊郁而化热上扰清窍,常见心情烦躁,言语噜嗦或多疑善虑,头痛失眠,甚则哭笑无常,忿不欲生,喉中痰鸣,舌质暗红,舌苔黄腻或白腻,脉弦滑或弦涩,治当清热泻火,涤痰开窍,方用和黄连温胆汤加减:川连、姜半夏、淡竹茹、白茯苓、陈皮、白芥子、胆星、菖蒲、远志,若头痛呕恶,口干便秘者,加礞石滚痰丸,或钩藤、生军以导痰热下行。
老年性痴呆病程较长,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。然而元神之健全必须依赖“髓充满”(脑为髓海)、“空窍清”(脑为清窍之府)和“脑络通”(头为诸阳之会)作为生理活动的基础,一旦邪客于脑(主要是瘀、痰)难免窍蒙、络阻,加之老年脑髓渐空,势必导致虚实夹杂,元神失其健全。出现精神、意识、思维方面的病理变化,这就是“杂者钝”之关键所在。所以在治疗中必须邪正兼顾,益气化瘀,补肾健脑并用。如经验方醒脑复智冲剂(党参30g,黄连6g,丹参20g,地龙、川芎、桃仁各10g,天竺黄、菖蒲、远志各6g,红花5g等)和健脑散(红参、川芎、制马钱子各12g,紫河车、鸡内金各24g,血竭、甘草各9g,研极细末,装入胶囊,每服4.5g,早晚白开水冲服),两方都气血兼顾,祛邪扶正,有较好疗效,可供选用。最近,我们研制的“衡法饮”能明显改善老年机体的血液流变性和增加脑血流量,对本病治疗十分有益,可长期服用。
另外,由于脑血管性痴呆中60%~80%曾患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脑动脉硬化、高血脂症,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,并适当参加运动和练气功,对本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。
3诊治心法
《医参》谓:“脑髓纯者灵,杂者钝。”脑位于颅内,由精髓汇聚而成,其性纯正无邪,人体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,惟有气血不断滋养,精髓纯正充实,才能发挥“元神之府”的功能。人到老年,“形气虽衰,心亦自壮”,形衰则气虚,心壮则气郁;气虚、气郁均可引起血流不畅而致血瘀。若瘀血随经脉流入于脑,与精髓错杂,致使清窍受蒙,灵机呆钝,则出现表情痴呆,神识不清,癫狂时作诸症。同时,由于瘀血内阻,使脑气血与脏气不接,气血无法上注于头,脑失所养,日久则精髓枯,故而老年性痴呆患者具有颜面、四肢老年斑,巩膜瘀丝累累,肌肤甲错,舌紫或兼紫斑等典型瘀血指征。实验研究亦发现老年性痴呆大脑呈弥漫性脑萎缩,脑回变窄,脑沟增宽,神经细胞内脂褐质增多,神经原纤维缠结和颗粒空泡变性,均证实本病与瘀血相关。
根据“杂者钝”的病机,瘀血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因,治疗老年性痴呆当忌蛮补,瘀血不去,盲目进补,必然反招气血壅滞,加重其害。治当疏通脉道,祛除瘀血,俾气血畅通,脑得其养,故对证属肾虚精亏或气血不足者,每在辨证论治基础上,加入川芎、红花、赤芍、桃仁等以畅通脉道涩滞,祛逐瘀血隐患,并能消除补药粘腻,为补剂发挥效能扫清障碍;而对瘀血症明显者,则辄取桃红四物汤、通窍活血汤、癫狂梦醒汤等化裁。临床习用水蛭以搜剔宿瘀,《本草经百种条》谓:“水蛭最喜食人之血,而性又迟缓善入,缓则生血不伤,善入则坚积易破,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,自有利而无害也。”临床验证,确有效果。临床组方,笔者习以菖蒲、蒲黄为配,菖蒲芳香开窍,蒲黄破血通络,二味同投,则有活血醒脑之功;通天草轻清上逸,能引药入脑,各型均以此为使,可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、退行性变性疾病,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,基本病理变化为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改变。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,西医对此病治疗较为棘手,疗效也欠理想,中医中药治疗有一定优势[1]。笔者自1997年至1998年间,在本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的15例老年性痴呆病人进行了中药治疗,并与西药治疗的病人进行对照,现总结如下。
临床资料
1.一般资料 采用中药治疗病人共15例,其中男7例,女8例;年龄60~84岁,平均68岁,65岁以上占9例;病程6月~3年不等。诊断符合老年性痴呆,标准为凡在60岁以上,缓慢起病,逐渐进展,以智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,同时可伴有情绪变化,人格改变或精神症状。MMSE<20分。颅脑CT提示:脑回变窄、脑沟增亮、脑室扩大。排除脑血管性痴呆及其他各种痴呆。对照组与中药治疗组的性别年龄、疾病严重度、病期相匹配为随机分配。对照组采用西药吉洛特治疗,共15例,男7例,女8例,年龄61~82岁,平均67岁,两组年龄、病期及疾病严重度无差异(P>0.05)。
2.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病例均采用以补肾填精,化痰开窍法。基本方:熟地、制首乌、鹿角胶、枸杞、山药、黑芝麻、石菖蒲、陈胆星、远志、姜半夏等。加工制成散剂,装入空心胶囊,每粒含生药0.5 g,每次6粒,每日二次,白开水送服,治疗时间2~4月。西药组服吉洛特2粒,每日三次,时间为2~4月。
3.治疗结果 中药治疗组经2~4月的治疗,并按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。其中显效6例(40%),有效5例(33.3%),无效4例(26.7%),总有效率73.3%。对照组显效3例(20%),有效4例(26.7%),无效8例(53.3%),总有效率46.7%。两组总有效率比例P<0.05,有显著性差异。
4.典型病例:夏某,男,78岁,已婚,退休职工。于1997年5月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,外出后不能回家,记不清自己的年龄,计算明显下降,用过的物品经常找不到,遗忘放在何处,遇亲友想不起称呼,连饮食也经常遗忘,平日穿衣更不能适应天气变化,梳洗也难以应付,生活不能自理,同时伴有耳闻人语,无故哭笑,睡眠障碍等,病情呈进行性加重,于1997年12月由家属陪同来我院住院。舌淡红,苔薄净,脉小弦。证属肝肾不足,痰蒙清窍,治拟补肾填精,化痰开窍,予上述基本方治疗3月。记忆、计算明显好转,一般生活能自理,对工作人员有礼貌,耳闻人语等精神症状基本控制。
讨 论
中医认为,老年痴呆大抵由于年迈肝肾不足,髓海空虚所致。“肾主骨,生髓通于脑”,“脑为髓所聚”,“脑为元神之府”,脑之神明依赖髓之荣养,肾衰,生髓不足,继之则髓海空虚,脑失充润,神明呆滞而痴呆始生。本病病位在脑,与肝肾关系密切,多属本虚标实之证,故治疗宜标本兼治。由于目前治疗本病无特效方法,治疗效果大多欠佳[2]。中医治疗此病有一定优势,特别是补肾填精,化痰开窍之法给老年痴呆病人带来一线希望。因本研究尚为初试,治疗时间较短,今后将扩大病例,对中药、西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等作进一步的对照研究。
本文来自: 医学论文(yxlw.org) 详细出处参考:http://www.yxlw.org/html/lc/20091008/23880.html
关于老年性痴呆症的治疗设想,有研究提出应以4个方面着手:
1、治疗行为方面的症状,如躁动、攻击、压抑、焦虑、冷漠、睡眠或食欲改变等;
2、治疗痴呆的基本症状,如记忆、语言、注意力、定向力、智能等;
3、减低疾病的进展速度;
4、延缓疾病的发生。
老年性痴呆症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范围除脑血循环改善剂、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外,在脑神经传递功能改善剂方面包括神经递质前体物质、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剂、神经递质分解酶抑制剂等。近年来在神经肽、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,并取得了一定进展。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老年性痴呆症治疗的药物在国内上市,如安理申、他克林等,还有一引起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准备上市,如艾斯能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药物治疗只是老年性痴呆症防治措施中的一个环节。除了服药以外,还应重视病人的心理调节、智能训练、睡眠、护理等诸多方面,即给予综合康复治疗,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广告: